府谷创新推行社区食堂服务——托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2025-10-16 15:22:31 来源:榆林日报

近年来府谷县坚持普惠导向与市场规律相统一,在城区14个社区创新推行社区食堂服务模式。实践表明,通过深化运营机制改革、优化财政补贴方式、强化全链条监管,有效破解了老年助餐“运营难、持续难、监管难”问题,托起了近万名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探索出一条公益属性与市场活力兼容的社区助餐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机制创新驱动运营转型

专业力量激活服务效能

针对社区自营模式暴露出的管理粗放、服务单一、负担加重等现实瓶颈,府谷县果断推动社区食堂运营权转移,引入县城投公司、专业养老服务企业等第三方机构承接运营。

县民政局严把机构准入关,通过党组集体评议遴选运营主体,建立一年一签、末位淘汰的考核退出机制。这一转型显著提升了运营专业化水平和资源调配效率。如东路社区移交县城投公司后,不仅化解了原食堂超负荷运转困境,其管理经验更是辐射覆盖了河滨路、石畔路等多个社区。

精准补贴破解成本困局

阶梯杠杆撬动公益普惠

面对老年人支付能力有限与食堂刚性成本压力的结构性矛盾,府谷县制定科学精细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各食堂实际服务老年人规模为核心指标,建立基于日均服务量的阶梯式、浮动型补贴框架,补贴额度与老人实际受益人数正向挂钩、动态调整,有效激励运营方提升服务覆盖面和吸引力。

目前,城区“老年就餐卡”持有量已突破万人,老年人日均餐费支出被严格控制在合理区间。这一机制既牢牢守住了社区食堂公益普惠的底线,让老人吃得起、吃得好,又通过明晰的政策预期和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承接运营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化解了“办得起”却“难持续”的普遍性困境。

双轨运营激活内生动力

功能融合延伸服务链条

在坚守普惠底线的同时,鼓励新府山、东路等条件成熟的社区探索“双轨”运行模式,面向60岁以下上班族和学生等群体,按市场价格开放。

此举有效利用了闲置时段的资源,以市场收益反哺公益运营,形成自我造血机制。目前,部分食堂已从单一供餐向养老综合体升级:天化路社区集成健康监测、文体休闲功能;新府山社区探索差异化供餐和为行动不便人群送餐服务等,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黏性。

智慧监管扎紧制度藩篱

多元共治守住惠民底线

为确保政策阳光运行,府谷县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严密监管网络。县民政局、社区、运营方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权责边界;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强化食品安全、消防日常巡查;探索推广应用“一脸通”智慧平台,实现实名管理、消费追溯、24小时留样和远程监控;公开监督电话,建立即时反馈机制。这套立体化监管体系有力消解了公众的顾虑。

破解社区助餐可持续难题,关键在于平衡公益普惠与市场规律。府谷县以运营机制转型提升效率、以阶梯补贴杠杆放大普惠效应、以双轨模式培育内生动力、以智慧监管筑牢信任根基的“四维联动”模式,为县域构建“政府补得起、企业接得住、群众用得好”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通讯员 刘洋 赵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