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西安生产线 资料图片
中国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持续走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西安,“新三样”表现同样亮眼,它们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新动能,也成为稳定支撑全市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让人看到了西安“加快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在战略纵深上实现新突破”的更多可能。
从“新三样”
看西安外贸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3049.2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出口2049.7亿元,增长21%;进口999.6亿元,增长6.2%。
单看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的数据,产品出口超过300亿元、增长了9.6%。最新数据显示,1-8月,全市汽车出口277.6亿元,增长1.3倍,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47.2亿元,增长6倍。
除了“新三样”,西安进出口还有“更多样”的精彩——1-8月,全市半导体产业进出口1433亿元,同比增长25.8%;机电产品出口1626.17亿元,增长22.1%;农产品出口23.93亿元,增长54.3%;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3.27亿元,增长40.9%……
“热辣滚烫”的外贸图景,是当下西安高水平对外开放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抓重点、拓市场、强基础,西安着力推动外贸稳规模稳增长。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究竟是什么新引擎,为西安外贸稳步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小众”展会
看市场和订单的变化
9月3日,西安开了一个很“小众”的国际展会。
“小众”到什么程度呢?
那就是仅专注于丝路沥青与道路领域。
因为专注,所以高效。在首届丝路沥青与道路交流大会(CBRC)上,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供应商、采购商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企业要去国外参加展会,往往面临差旅费高、语言障碍、行业精准客户少等问题,国外企业也希望有更多精准、高效渠道开拓中国市场。这次展会体现了专业性和精准对接,这才是市场实实在在的需求。”展会主办方之一、陕西杰艾恩特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巧萍说。
在“量”上提升,西安市一边鼓励企业走出去,一边注重利用“家门口”重点外向型展会拓市场。前段时间,我市组织80家外贸企业参加第135届广交会,成交6.5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
在“质”上优化,围绕“6+5+6+1”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市开展“长安万里行”开拓国际市场行动,截至8月底已组织190家企业参加90余场境外展会,争取更多贸易机会。
在“扶”上加码,针对中小企业发展起步难、信息获取难、拓展市场难等问题,西安还制定发布了《外贸业务指南》,针对RCEP成员国、中亚五国制定发布了《重点商品贸易机会清单》。
在“点”上突破,为推动聚集发展,西安还探索建设一批贸易发展聚集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促进区域外贸、跨境电商发展聚指成拳、形成合力,提升外贸竞争力。
这些措施促生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8月,全市净增外贸市场主体387家;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1600.9亿元,同比增长31.1%;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996.7亿元,同比增长5.9%。
从供应链龙头企业入驻
看产贸、港贸融合
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5大洲33个国家的用户提供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等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在公司的物流车间里,一台台大型逆变器正整装待发,准备开启它们赴西班牙的“远洋之旅”。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出口额呈现爆发式增长,累计出口额5.38亿元,其中6月出口额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创下历史新高。”公司物流管理部部长张波说,“得益于西安对我们企业的帮助,目前公司‘出海’的两大目标——产品走出去、产业走出去已陆续实现。”
近年来,西安对贸易额占全市70%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强联系服务,推动产业和贸易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产贸融合解决的是前半段,西安还需要通过港贸融合,优化服务内容和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西安港的办事效率特别高。”两年前,陕西斯克赛德贸融通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到浐灞国际港办公。作为陕西外贸业的龙头企业,斯克赛德为中小企业提供贸易、金融、供应链三者一体化运营服务,去年进出口额6.5亿美元。
斯克赛德还有更大的梦想,那就是与浐灞国际港联合打造西安市外贸企业聚集区。
“2030年之前,我们将把园区扩建到5万平方米,聚集外贸企业达300家,实现年进出口额100亿元。”企业负责人说。
不止斯克赛德,通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等优势,西安培育引进一批物流供应链企业,不断提升陆港集货能力,上半年,浐灞国际港进出口211亿元,同比增长56%,成为全市外贸新的增长极。
“枢纽对枢纽”
建设平台和通道
通道建设是西安服务国家战略和走活开放全局的关键。
2月28日,满载着日用百货、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等货物的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驶出,一路向西、跨越里海,在11天后抵达终点阿塞拜疆巴库。随着这班列车开行,中国-中亚西安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哈合作共建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投用。
从“点对点”到“枢纽对枢纽”,中国进出口哈萨克斯坦的货物将在西安快速集散分拨,并形成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稳定开行、中欧班列(西安)驰骋不息、海外仓车流穿梭……国际化“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使西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加深,开放优势进一步彰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数据显示,近三年,西安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27%以上。今年1-8月,全市对俄罗斯进出口211亿元,同比增长35.3%;对巴西进出口90.1亿元,同比增长106%;对非洲进出口62.5亿元,同比增长42.4%;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10.9亿元,同比增长25.9%。
在平台建设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综合保税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开放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路子。1-8月,全市5个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1765亿元,同比增长29.6%。
让西安的“更多样”
走得更远
大道越走越宽阔。
随着自身能级的提升,对外开放的脚步越走越远,西安的“更多样”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拓海外市场需要“硬实力”,可以通过外贸倒逼产业升级、释放市场潜力、促进创新创业。同时,加强对半导体、太阳能、汽车等重点行业板块和重点企业外贸发展情况的分析研判,做好对接、协调、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持续加强通道和平台建设。用好“枢纽对枢纽”模式,提升国际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打造运输时间更短、安全系数更高、运输成本更低、综合服务更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用好“长安万里行”等活动引导更多企业迈出国门寻商机,组织更多企业利用“家门口”外向型展会开拓国际市场。
构建完整的外贸产业链和生态圈。建好“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强化政策措施集成性针对性,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资源对接、涉法涉税、通关结算、业务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模式,特别是推动外贸聚集区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发展。
面向未来,西安将扛好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使命,全面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大力促进外贸扩量提质、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打造活力迸发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