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优势为求职者打开广阔天地 ——近期陕西就业市场观察

2024-10-10 08:31:32 来源:群众新闻

在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暨陕西省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大学毕业生在求职(9月24日摄)。

“金九银十”秋招季。当前,正值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黄金期,招聘企业多、岗位选择多,是广大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好时机。

记者近日调研走访我省多场招聘会,与人社等相关部门、用人单位、高校、求职者深入交流,感知高校毕业生求职应聘新变化、企业招人用人新趋势,观察就业市场新特点。

就业优先导向明显

没有考研的打算,9月开学季后,已是西安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的吕强开启了密集“跑招聘”模式。

“我们学校举办了多场招聘会,西安其他高校的校园招聘活动也非常多,我想抓住‘金九银十’关键期,尽早将工作定下来。”9月26日,吕强告诉记者,他已向省内外几家制造业企业投了简历。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接连推出“一揽子”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各级人社、教育部门坚持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靠前服务、面向用人单位靠前对接的工作原则,搭平台连接供需两端。

每年9月至10月,是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黄金期。西安、宝鸡、咸阳等高校毕业生较多的市,每周至少组织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

省人社厅副厅长陈晓东介绍,为了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陕西将持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高频次开展专项招聘,做到月月有专场、周周有招聘、时时有岗位。

今年暑假期间,我省许多高校仍在为拓岗位、促匹配忙碌;进入秋招季,各高校更是“使尽浑身解数”,力促将更多优质岗位带进校园。

“我们学校及各学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落实落细,提高校园招聘会举办频次,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高效对接平台,为毕业生送岗到人。”西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丁莹莹说。

受访的多家用人单位、高校及人力资源机构负责人表示,提升就业率不仅要靠校企合作引入更多优质岗位、高频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更关键的是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9月24日,省教育厅发布公示,陕西多所高校增设本科专业,涵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专业。

求职者意愿更加主动

近一个月时间,跑了多场招聘会,现实的无奈让来自西安文理学院会计专业的王雪有些沮丧。

“投了多份简历,感觉目前的招聘对我们这样非‘985’‘211’高校的文科生来说,还是有压力。接下来再投简历时,还是要把选择面放得更宽一些。”王雪坦言,希望在专业对口的领域发展,以后也有考注册会计师的打算,不过眼下找到一份工作更为重要,先就业、后择业也是一种途径。

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与新一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叠加效应冲击下,就业市场的竞争趋势更显激烈。今年秋招季,许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愿望较往年显得更加主动,其选择也更加多元、更为现实。

“往年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缓就业,但今年我们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求职愿望更加强烈,每次推送招聘信息,大家回应很积极,不愿落下每一场招聘会。”西安石油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赵子彤说。

此外,毕业生到制造业就业的意愿持续提升,特别是汽车、新能源、电子通信等一批产业崭露头角,企业盈利能力和薪酬待遇提升,大大增强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在招聘现场,制造业企业展台前的排队人数明显高于其他用人单位。“以往有不少求职者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但今年高校毕业生来应聘的状态变化明显,大家就是一门心思找工作。”通合科技校园招聘负责人屈嘉豪说。

技能型人才更受青睐

“你的简历应该将个人的技术优势前置,包括实习经历要多加入自己参加项目所负责的技术性内容,这样用人单位才能发现你的闪光点。”9月27日,在一场校园招聘会上,就业指导老师付莹在为毕业生“诊断”简历。

“相较于学历,我们更看重求职者的个人技术能力,希望招来的人能够尽快上手项目。”陕西亚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程大博说。

更深层次的“错位”已然浮现:在高等教育体系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平均学历水涨船高,受此影响,就业市场日趋“极化”,就业机会向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作聚集。

另外一个就业现实也值得注意,在“卷学历”的大背景下,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反倒在就业市场上相对占据优势,特别是掌握一定技能水平的求职者。

智联招聘网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指出,今年普本院校的硕博毕业生offer(录用通知)获得率为33.2%,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43.9%的offer获得率。本科毕业生就业优于硕博毕业生的态势,在智联招聘历年的调研数据中还是首次出现。

对这一趋势,我省就业市场上的求职者和高校感受最为明显。越来越多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许多岗位薪资待遇不是很理想,再找找看吧。”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的一位硕士研究生说。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企业为了降本增效,在人才招聘上逐渐回归理性:与学历“光环”相比,人力资源的性价比更重要。相当一部分岗位不是学历越高越胜任,职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等更重要。(记者 周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