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写”三秦巨变

2024-09-07 08:08:55 来源:西安日报

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记者 王旭东 摄)

■记者 马昭

七十五载披荆斩棘,七十五载沧桑巨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一组统计数据,展现了三秦大地发生的历史巨变。陕西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胡清升介绍说,新中国成立75年来,陕西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让我们通过这些统计数据,见证新中国成立75年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变化和辉煌成就!

经济总量接连跨越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

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经济总量大幅攀升,实现了从十亿元到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再到3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陕西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2.85亿元,至2023年达到3.38万亿元。这期间陕西一年创造的生产总值从十亿元到百亿元用了29年,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用了14年,从千亿元到万亿元用了16年。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省追赶超越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台阶,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只用了6年;2021年突破3万亿元,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仅用了4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经济在调整、波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引领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六五”到“九五”这20年陕西经济年均增长10.0%。2002年至2013年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高达1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新常态下,随着经济逐步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增幅有所放缓,仍保持高于全国的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人均水平大幅跃升 经济发展含金量稳步提升

1952年陕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85元,1978年不足300元,仅为全国水平的75.6%。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人均水平大幅提高,1988年跃过千元台阶,2005年迈上万元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继续快速提高,2013年、2017年、2018年、2021年分别跨越4万、5万、6万、7万元大关;2023年达到85448元,实现历史性突破。1979-202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财政总收入不足1亿元,1978年仅19.76亿元。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提高,199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2011年跨越千亿元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7年跨越2千亿元,2022年跨越3千亿元,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437.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2.1%提高到2.9%。每百元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99年的6.68元升至2023年的10.17元,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非公经济活力迸发

195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65.4%。随着工业化建设推进,第二产业比重迅速提高,1970年第二产业占比达到43.6%,持续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一二三”向“二一三”的转变,工业主导型经济逐渐形成。随着第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23年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7.8%、47.6%和44.6%,经济增长方式由二产主导转变为二三产业协同驱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所有制结构由国有、集体为主开始向多元化演进,各种经济类型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规模逐步壮大,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焕发出勃勃生机。199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6.7%,2000年占比突破40%,2011年突破50%,2023年占比50.5%,连续13年非公经济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有力地支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