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一盆水溶液中滴入各种颜料,经过色彩搭配、颜色滴入、画锥勾勒画面、绘制图案、拓印图案等一系列步骤,一件唐流彩作品就呈现在眼前了。5月15日,在西安市雁塔区非遗项目唐流彩技艺传承人张双敏的工作室,记者目睹了这神奇的“水中作画”。
张双敏展示制作完成的唐流彩作品。
据介绍,唐流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绘画方法,唐代叫“水画”又称“墨池法”。制作时需在容器装满调配的水溶液,然后根据构思滴入各种颜料,颜料随着水的流动,交织、融合,作画者利用水色分离原理,用画锥在水面画出各式图纹,最后形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画作。
“唐流彩的唯美,在于它的灵动与变化。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因为制作方法的特殊性,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张双敏说。
色彩搭配。
颜色滴入。
年少时,张双敏看到外婆用流彩工艺浆染各种布料,便被这种独特的浆染艺术所吸引。毕业后,她一直从事绘画、设计工作,并通过学习开始进行流彩拓画的制作和创作。
用画锥勾勒画面。
用画锥勾勒画面。
“一件唐流彩作品的制作步骤看似简单,但真正想将‘水中花’‘摘’下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张双敏称,从水溶液制作、颜料的颜色搭配、画锥画梳使用技巧到拓印图案,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水溶液都是至少提前一天调配,画锥画梳的使用要恰到好处,想得到怎样的图案,要拓印到哪种载体上等等,都需要提前构思。”然而,制作一件唐流彩作品,最关键一步就是在画面成型后,如何将图案拓印至载体上。“图案拓印时一定要避免空气进入,空气一旦进入就会形成白点,这个白点可能会废掉这件作品,真是成败就在一瞬间。”
用画梳在水溶液中勾勒纹样。
用画锥在水溶液中调整纹样。
用扇面作为载体拓印图案。
作为非遗项目唐流彩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张双敏一直致力于唐流彩非遗技艺的研究及传播。张双敏说:“传统的唐流彩制作技艺相对复杂,需要三到五年的练习,才能掌握基本的作画技巧。为了更好地传播,我通过化繁为简,让大家都能参与其中,享受‘水中作画’的快乐。”张双敏多次参加各种非遗文化活动,还通过成立校园工作室,让非遗走进校园。“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平时推广过程中,把矿物质颜料替换成学生们绘画的颜料,提高大家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用纸张作为载体拓印图案。
张双敏设计的一些唐流彩文创产品。
与此同时,在传播过程中,张双敏通过运用盘子、棉布、丝绸、皮革等不同材料作为载体去设计一些文创产品,从而让更多人喜欢上了唐流彩。
唐流彩,犹如色彩的舞者,在水中翩翩起舞。“唐流彩这项非遗技艺既神秘又朴素,作为传承人,我希望把它带到生活的场景里,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去应用。”张双敏如是说。(记者 邵林喜)